摘要:全球汽車業的“電動化冷靜期”正在顯現。繼美國放緩電動車擴張步伐後,加拿大、英國和歐盟也紛紛重新評估轉型速度。各國政府與車企普遍意識到,電動車並非像智慧手機那樣能迅速普及,其高成本與基礎設施瓶頸使“全面電動化”難以如期實現。麥肯錫合夥人派翠克·紹夫斯指出:“過去的目標設定過於理想化,現在市場正在回歸現實。”在北美,政策調整尤為顯著。美國政府取消部分補貼與強制規定後,通用汽車因電動車銷量不振在第三季度
全球汽車業的“電動化冷靜期”正在顯現。繼美國放緩電動車擴張步伐後,加拿大、英國和歐盟也紛紛重新評估轉型速度。各國政府與車企普遍意識到,電動車並非像智慧手機那樣能迅速普及,其高成本與基礎設施瓶頸使“全面電動化”難以如期實現。麥肯錫合夥人派翠克·紹夫斯指出:“過去的目標設定過於理想化,現在市場正在回歸現實。”
在北美,政策調整尤為顯著。美國政府取消部分補貼與強制規定後,通用汽車因電動車銷量不振在第三季度計提16億美元減值,並警告未來或有進一步虧損。與此同時,加拿大總理馬克·卡尼宣佈暫停2026年電動車配額政策,以扶持本土製造業,避免在特朗普政府提高汽車與金屬關稅後進一步削弱經濟競爭力。
歐洲方面,電動車產業的盈利困境逐漸顯露。電池成本高企、充電網路不足、能源價格居高不下,使車企的負擔日益加重。大眾集團宣佈裁員3.5萬人,引發歐盟高層警覺。歐盟工業專員塞若內隨後表示,將重新評估2035年零排放目標的可行性,探討排放標準與生產節奏的調整。
英國首相基爾·斯塔默延後電動車滲透目標時間表,歐盟也提前一年啟動“禁燃令”評估程式。大眾CEO布魯姆在慕尼克車展上直言,政府不應因充電網路和電價問題懲罰車企。他呼籲改善基礎設施,並暗示燃油車仍有生存空間。
美國諮詢機構AlixPartners預測,到2030年,電動車在美國新車銷量中的占比僅為18%,遠低於兩年前的36%預估。全球汽車業正在從激進轉型走向理性調整。
(請注意:Moneta Markets資訊目前僅針對非中國大陸區域的華文投資機構和個人,且僅提供參考價值,不具備任何現實層面指導意義。)
免責聲明:
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不構成本平台的投資建議,本平台不對文章信息準確性、完整性和及時性作出任何保證,亦不對因使用或信賴文章信息引發的任何損失承擔責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