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金价屡创新高已成为市场常态,而各国央行仍在持续增持黄金,即便当前金价已处于历史性高位。分析指出,尽管金价不断刷新纪录,央行作为稳定且具战略眼光的黄金买家,其行为背后反映出黄金在优化外汇储备结构中的关键地位。对多数央行而言,增持黄金主要基于资产配置多元化、维持储备稳定性以及对所持资产长期价值的信心。在地缘政治持续波动、利率前景不断调整、以及法定货币信用受到多重挑战的背景下,黄金被视为一种独立于任何单
金价屡创新高已成为市场常态,而各国央行仍在持续增持黄金,即便当前金价已处于历史性高位。分析指出,尽管金价不断刷新纪录,央行作为稳定且具战略眼光的黄金买家,其行为背后反映出黄金在优化外汇储备结构中的关键地位。
对多数央行而言,增持黄金主要基于资产配置多元化、维持储备稳定性以及对所持资产长期价值的信心。在地缘政治持续波动、利率前景不断调整、以及法定货币信用受到多重挑战的背景下,黄金被视为一种独立于任何单一政府或金融体系的价值储存工具。当前,央行对黄金的认知正出现结构性转变——不再仅视其为传统储备,而是将其看作兼具战略重要性与高流动性的核心资产组成部分。
根据世界黄金协会10月3日发布的报告,全球央行在8月份净购入19吨黄金,扭转了7月份的环比下降态势。该报告同时指出,尽管创纪录的金价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部分央行的购买节奏”,但近期的购买放缓“并不代表整体央行对黄金的兴趣减弱”。有市场观察认为,央行持续的购金行为显示出其对错失配置时机的担忧,也反映出即便金价处于历史高位,主权机构依然保持较强的增持意愿。
数据显示,截至10月,美国仍是全球黄金储备规模最大的国家。历史资料表明,美国约8133吨黄金储备分别储存于肯塔基州诺克斯堡、纽约西点军校、丹佛铸币厂以及纽约联邦储备银行金库。这些储备受到严格的托管管理。美国黄金储备规模的形成,一方面源于1930年代罗斯福政府时期要求民众上缴金币的政策,另一方面也与二战期间他国使用黄金向美国采购物资有关。有记录显示,美国黄金储备曾一度超过2万吨,并用于支持美元币值。然而在1970年代初,随着多国对美国货币超发的担忧加剧,出现美元兑黄金的挤兑潮,最终导致尼克松政府于1972年终止美元与黄金的兑换。此后,美国黄金储备大致稳定在8113吨左右。
从地区来看,8月份哈萨克斯坦央行是全球最大的黄金买家,保加利亚和萨尔瓦多央行也加入了增持行列。今年以来,波兰央行持续引领购金趋势,并明确表示将通过提高黄金在储备中的目标占比来强化其战略配置。此外,波兰、土耳其、捷克等国已连续至少24个月增加黄金储备。中国与印度也在稳步积累黄金,目的既包括增强本币信用,也着眼于降低对美元的依赖。
分析认为,央行在金价高位运行阶段仍继续买入,主要受到对美国财政状况及经济前景不确定性的担忧驱动。不少国家希望通过增持黄金降低其美元资产的风险敞口。一些国家还致力于将部分储备转化为具备“抗制裁”属性的资产,同时积极寻求美元的替代方案。无论在储备体系多元化进程中采取何种路径,增持黄金均被视为优化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。可以预期,在可预见的未来,各国央行仍将是黄金市场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。
免责声明:
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,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、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,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