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美联储当前正站在一个关键的政策十字路口,内部围绕利率路径的分歧日益明显,而经济数据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,更使得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扑朔迷离。一部分政策制定者呼吁采取更为审慎的策略。他们指出,美国物价水平已持续多年高于2%的政策目标,且仍面临上行压力。即便是一些对年内再降息两次持开放态度的官员,也对延续这一宽松轨迹缺乏足够信心。这种普遍存在的谨慎情绪,意味着美联储进入2026年的借贷成本路径,远非金融
美联储当前正站在一个关键的政策十字路口,内部围绕利率路径的分歧日益明显,而经济数据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,更使得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扑朔迷离。
一部分政策制定者呼吁采取更为审慎的策略。他们指出,美国物价水平已持续多年高于2%的政策目标,且仍面临上行压力。即便是一些对年内再降息两次持开放态度的官员,也对延续这一宽松轨迹缺乏足够信心。这种普遍存在的谨慎情绪,意味着美联储进入2026年的借贷成本路径,远非金融市场所押注的那样——一条平稳下行的曲线,而更可能是一条充满变数、反复权衡的未知之路。
经济数据并未给决策提供清晰指引,反而呈现出相互矛盾的信号。一方面,经济增长与消费者支出展现出超预期的韧性,显示内需依然稳健;另一方面,就业市场明显降温,招聘活动放缓。这种“增长强、招聘弱”的局面,使政策权衡更趋复杂。而近期因政府关门导致的一系列关键数据发布中断,更令决策者陷入“盲飞”困境,加剧了政策判断的难度。
在此背景下,美联储官员每周的公开评论,正演变为一场日益激烈且公开化的辩论。立场分歧的各方中,既有担忧通胀粘性的鹰派声音,也不乏更关注就业市场风险的鸽派主张。
将如此分歧的观点加以整合的任务,落在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肩上。他在近期讲话中明确指出,推迟行动本身存在风险。这一表态被市场解读为对10月29日议息会议启动降息的明确铺垫。鲍威尔特别强调,过去几个月就业增长疲软,加之早期数据遭遇大规模下修,已颠覆了此前关于美国劳动力市场“健康强劲”的共识。他认为,美国经济已进入“低招聘、低解雇”的新阶段,尽管未见大规模裁员潮,但这种平衡状态可能相当脆弱。
鲍威尔的言论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对本月降息25个基点的预期。期货交易员不仅对此充分定价,也对12月再次降息抱有强烈期待。若这一预期成真,将与此前美联储发布的利率点阵图中值预测基本吻合。
然而,前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指出,10月之后的政策路径可能更为复杂。他表示:“10月降息已成定局,但此后通胀持续高企、经济增长仍显强劲的态势,将使12月进一步降息面临变数。”鹰派官员的论点确实具有相当说服力——在19名美联储官员中,有8人预计2025年不会再度降息。他们担忧,消费者价格持续受到关税威胁,最新贸易摩擦的升级更凸显了这一风险。
在美联储内部,以理事沃勒和鲍曼为代表的鸽派官员,则将就业列为首要关切。他们更倾向于及早采取支持性措施,防范劳动力市场进一步转弱。与此同时,政策辩论中还出现了一个新声音——米兰提出应实施一系列幅度达50个基点的快速降息。不过,这一激进的宽松主张目前仍属少数派观点。
展望未来,影响利率路径的不确定因素仍在增加。一方面,美联储领导层面临变动——鲍威尔的主席任期将于2025年5月结束。前总统特朗普已表态将提名一位致力于降低借贷成本的继任者,并寻求通过各种方式推动美联储政策转向。另一方面,明年将进入轮换投票席位的地方联储主席——如克利夫兰联储主席哈玛克与达拉斯联储主席洛根,均属对进一步降息持审慎态度的鹰派阵营。
有分析指出,就业与通胀风险的平衡将主导2026年的政策辩论,而这可能导致美联储的行动比市场当前预期更为谨慎。她判断:“美联储最终的降息幅度很可能少于市场定价。到明年初,随着经济显现出略微过热的迹象,这一点可能会变得更加清晰。”
免责声明:
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,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、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,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