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8月26日,《华尔街日报》发表评论文章,标题直击要害:“如果特朗普执掌美联储会怎样?”文章指出,特朗普解雇美联储理事丽莎·库克的决定,标志着他对货币政策主导权的野心正式登场。长期以来,特朗普就希望控制美联储。过去,他之所以没有解雇现任主席鲍威尔,是因为担心此举会引发市场剧烈动荡和旷日持久的法律纠纷。然而,这一次他直接拿库克开刀,并且公开声称库克在贷款申请中存在欺诈嫌疑。库克随即表示将起诉特朗普,这
8月26日,《华尔街日报》发表评论文章,标题直击要害:“如果特朗普执掌美联储会怎样?”文章指出,特朗普解雇美联储理事丽莎·库克的决定,标志着他对货币政策主导权的野心正式登场。长期以来,特朗普就希望控制美联储。过去,他之所以没有解雇现任主席鲍威尔,是因为担心此举会引发市场剧烈动荡和旷日持久的法律纠纷。然而,这一次他直接拿库克开刀,并且公开声称库克在贷款申请中存在欺诈嫌疑。库克随即表示将起诉特朗普,这意味着一场可能载入史册的法律大战即将打响。
问题的核心在于联邦法律的模糊性。法律赋予总统“因故解职”美联储理事的权力,但究竟什么才算“原因”,从未有过明确界定。特朗普以刑事移交为由,声称库克在金融交易中存在“严重疏忽”,损害了她作为监管者的公信力。但库克方面则可能辩称,这些指控与其上任前的行为有关,且尚未被法律证实,不能构成解职依据。司法部可能会支持总统,理由是限制总统解雇权违反三权分立原则。然而,最高法院此前在类似案件中曾暗示,美联储作为“结构独特的准私有实体”,可能享有不同的法律地位。换言之,最终判决将极具不确定性。
如果特朗普赢得诉讼,他将掌握随时解雇其他理事的权力,从而间接控制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,也就是决定利率的核心机构。届时,美联储的独立性几乎将不复存在。社评警告称,一旦美联储彻底沦为白宫工具,后果可能极为严重。土耳其在总统埃尔多安治下的高通胀、阿根廷数十年的货币失控,都说明了当央行失去独立性,经济将付出惨痛代价。美国自身历史上也有前车之鉴:尼克松曾向时任主席伯恩斯施压维持宽松货币政策,直接导致了1970年代的大通胀。
讽刺的是,特朗普此举并非必要。鲍威尔近期的讲话已经暗示货币政策可能转向宽松。特朗普完全可以通过正常途径实现目标:提名新的理事,甚至在明年任命新主席。然而,他选择了最激进的方式,亲手改写美联储的独立性。这种方式固然能满足他的政治野心,但也让制度陷入极大风险。社评直言,特朗普的动机根本不是为了制度建设,而是出于短期政治考量。通过掌控美联储,他或许能在短期内获得市场宽松和经济刺激的红利,但一旦这种模式被确立,未来的任何一任总统——包括可能的进步派——都能轻易操控货币政策,届时后果将难以收拾。
如果美联储变成白宫的“附庸”,其作为全球最重要央行的信誉将荡然无存,美元的稳定性也将受到质疑。无论是通胀卷土重来,还是全球资本外流,美国都将为此付出高昂代价。短期内,特朗普和共和党人也许会为“降息红利”欢呼;长期来看,他们将为可能失控的通胀和制度的崩塌承担全部责任。
文章最后一针见血地指出:特朗普或许能在这场法律较量中取胜,但这场胜利将以美联储独立性的终结为代价。赢得战斗,可能意味着输掉未来。这就是社评所传递的警告——特朗普或许会成功,但美国终将后悔。
免责声明:
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,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、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,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