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去年秋季竞选期间,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向选民承诺,一旦再次当选将迅速解决通胀问题。然而,他在任期间对美联储发起的史无前例的政治攻击,却可能适得其反,不仅无助于抑制物价上涨,反而可能加剧经济风险。特朗普并非首位试图施压央行追求更低利率的美国总统,但他却是首位公开试图罢免美联储理事的在任总统。事实上,几乎每一位总统都乐见低利率环境——低廉的住房抵押贷款、汽车贷款和信用卡利率无疑能够取悦选民;强劲的GDP
去年秋季竞选期间,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向选民承诺,一旦再次当选将迅速解决通胀问题。然而,他在任期间对美联储发起的史无前例的政治攻击,却可能适得其反,不仅无助于抑制物价上涨,反而可能加剧经济风险。
特朗普并非首位试图施压央行追求更低利率的美国总统,但他却是首位公开试图罢免美联储理事的在任总统。事实上,几乎每一位总统都乐见低利率环境——低廉的住房抵押贷款、汽车贷款和信用卡利率无疑能够取悦选民;强劲的GDP增长和股市表现也更有利于塑造有利的政治形象。然而问题的核心在于,美联储自创立之初就被设计为一个独立于政治干预的机构,这一制度安排绝非偶然。
多位经济学家与前美联储官员警告,特朗普对货币政策的干涉不啻为一场危险的博弈。白宫若为短期民意支持而主导利率制定,极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经济反噬。明尼阿波利斯联储前主席纳拉亚纳·科赫拉科塔在接受CNN采访时明确表示:“这显然是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又一次侵蚀,最终可能导致更恶劣的经济结局。”
首要的风险在于,政治压力下维持非正常低利率可能引发经济过热,反而推高通胀——这与特朗普声称要解决的问题背道而驰。低借贷成本通常 indiscriminately (不加区分地)刺激需求,哪怕经济本身并不需要。一旦刺激过度,就会形成过多货币追逐过少商品的局面,这正是新冠疫情期间通胀飙升至四十年高点的原因之一。
当前美国通胀仍远高于美联储2%的政策目标,而这一目标的实现近来遭遇阻力,部分原因正是特朗普任内推行的高关税政策延续至今。如果继续干预美联储决策,只会进一步推高民众已不堪重负的生活成本。
另一个关键风险在于市场信心。美联储权威的重要基础,来自于市场相信其坚定控制通胀的决心和能力。如果投资者开始怀疑美联储的独立性及其抗通胀承诺,将要求更高的长期债券收益以补偿风险。其结果就是,由市场决定的长期利率——包括抵押贷款利率——将被推高。
科赫拉科塔指出:“白宫干预货币政策的表现越明显,抵押贷款利率等长期资金成本就会越高。”目前美国房贷利率大部分时间高居7%左右,已经造成严重的住房可负担性危机。特朗普对美联储的攻击因此显得极具讽刺:他可能在无意中破坏自己抑制通胀的政治承诺,同时却加剧了选民最关心的生活成本问题。
历史一再证明,政治干预央行往往以失败告终。1970年代,尼克松总统任命阿瑟·伯恩斯执掌美联储,并成功施压其在1972年大选前推行扩张性货币政策。尽管短期内经济表现提振了选情,但随之而来的是整个七十年代末的物价失控,最终导致1980年通胀率突破13%,失业率大幅攀升,美国陷入著名的“大滞胀”时期。
无独有偶,2021年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罢免央行行长并安插亲信,强行推动降息,导致土耳其里拉大幅贬值、通胀率超过80%,国民经济遭受重创。
密歇根大学经济学家贾斯汀·沃尔弗斯对此评论道:“历史已经告诉我们,当民粹主义强人试图接管中央银行时会发生什么。”旧金山联储前高级顾问蒂姆·马赫迪则直指特朗普试图罢免理事丽莎·库克的行为是“对美联储独立性的赤裸裸攻击”,并警告称“特朗普正在打破中央银行运作的基本底线:你可以批评它,但不能将其政治化。如果他成功施压,不仅是他,我们所有人都将付出沉重代价——而这一代价将由子孙后代承担。”
美联储的独立性不是官僚体系的自我保护机制,而是基于百年货币实践的经验总结。在通胀仍未彻底驯服、经济走势尚存不确定性的今天,维护这一独立性,或许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。
免责声明:
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,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、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,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