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上周五,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的讲话,被市场普遍解读为9月降息的明确信号。消息一出,美股瞬间走高,再创历史新高,投资者似乎迎来了久违的“宽松狂欢”。然而,斯坦福大学校长、经济学家Jonathan Levin在彭博专栏撰文提醒,市场的热烈反应可能忽略了讲话中的关键信息。降息并不意味着经济健康,反而可能透露出美国经济正在面对更复杂、更棘手的局面。鲍威尔在讲话中承认,美联储正处于艰难
上周五,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的讲话,被市场普遍解读为9月降息的明确信号。消息一出,美股瞬间走高,再创历史新高,投资者似乎迎来了久违的“宽松狂欢”。然而,斯坦福大学校长、经济学家Jonathan Levin在彭博专栏撰文提醒,市场的热烈反应可能忽略了讲话中的关键信息。降息并不意味着经济健康,反而可能透露出美国经济正在面对更复杂、更棘手的局面。
鲍威尔在讲话中承认,美联储正处于艰难的平衡之中:既要维持充分就业,又要稳定物价。这与2022年通胀飙升至9.1%时形成了鲜明对比。当时政策目标单一,路径清晰,而如今的环境则要复杂得多。失业率虽然依旧处于低位,但劳动力市场已经显现疲态;与此同时,通胀水平仍高于2%的目标。鲍威尔强调,当双重目标处于紧张状态时,美联储必须在促进就业和抑制通胀之间作出权衡。他还指出,目前的政策利率已比一年前更接近中性水平,这意味着央行在操作上更具灵活性,但他也同时提醒,货币政策并没有预设轨道,未来的路径仍存在巨大不确定性。
市场之所以兴奋,是因为普遍认为这番表态释放了宽松的信号。但Levin指出,如果美联储真的选择在9月降息,背后的原因可能并非通胀降温,而是经济恶化带来的被动防御。在讲话中,鲍威尔特别提到当前劳动力市场处于一种“奇特的平衡”,即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同时放缓,而其中部分原因源于移民政策的收紧。他直言,这种情况意味着就业市场的下行风险在上升,如果演变为现实,可能会迅速表现为裁员潮和失业率上升。换句话说,降息很可能是出于防御性的考虑,而不是对经济强劲的肯定。
数据同样支持这种担忧。今年上半年,美国GDP增速仅为2024年同期的一半左右,消费者支出也出现明显放缓。这与股市的持续走高并不一致,背后透露出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分化。鲍威尔的谨慎表态,实际上是在提醒市场不要将降息简单解读为“经济向好”的信号。
与此同时,通胀问题依旧挥之不去。Levin指出,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关税政策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逐步推升商品价格,尤其是在2026年款新车上市时,这种压力可能真正显现。如何应对关税带来的通胀冲击,美联储内部也存在分歧。鸽派认为应将其视为一次性的价格变动,而鹰派则担心,这会加剧通胀预期的不稳定。鲍威尔在讲话中虽然释放出一些偏鸽派的信号,但仍明确表示不能理所当然地假设通胀预期会保持稳定,这意味着央行在物价问题上依然心存顾虑。
市场的反应显然更为激烈。投资者在鲍威尔讲话后大举买入,似乎预期美联储即将进入快速宽松周期。然而,Levin提醒,这种解读可能过度。鲍威尔的讲话更像是一种谨慎的平衡,既没有完全屈服于特朗普要求大幅降息的政治压力,也没有明确释放快速宽松的信号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美联储或许最早会在9月启动降息,但后续的节奏未必如市场期待般迅速,过程可能更为缓慢和不确定。
对于投资者而言,真正需要关注的并不是单一的“降息”动作,而是背后所映射出的经济现实。鲍威尔的话语提醒我们:市场的狂欢或许只是情绪化的反应,而经济的挑战仍在继续。降息的背后,不仅是政策选择,更是对就业下行和通胀风险的双重防御。
免责声明:
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,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、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,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